“车路云”突然大爆发 上市公司集体回应
车路云一体化频频迎来政策暖风,二级市场“一片叫好”。
6月18日,在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2024)上,车路云一体化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会上,业内专家对车路云一体化作出深入研判,解答了市场对车路云一体化存在的误解、车路云一体化与单车智能之间谁更占优势,以及未来如何走出商业化路径等问题。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站上风口,A股一众车路云概念股股价相继出现大幅上涨。6月18日,多家上市公司也就自身是否涉及车路云相关业务进行了公开回应。
政策暖风频吹
近期,各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传出落地的声音,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从本质上看,车路云一体化即“智能的车”+“智慧的路”。因此,车路云协同(V2X)技术逐渐被视为智慧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是湖北省武汉市的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得市发改委批准,备案金额高达170亿元。
而在更早的5月31日,北京市也发布了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发布招标公告,项目投资额达99亿元,计划在全市选取约2324平方公里范围,对6050个道路路口进行智慧化改造。
就在CICV2024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透露,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顶层谋划和工作协同,坚持车路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四个方向。一是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中央计算平台、车控操作系统、自动驾驶、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车载终端一体化、线控底盘、软件工具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是加强政策法规与标准供给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支持跨行业协同发展。
三是深化推进试点示范,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推动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四是深化与各国的开放合作,持续吸引全球先进智能网联技术产品在我国落地。
车路云一体化存误解?
实际上,在智能驾驶赛道,一直有着单车智能和V2X的路线之争。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转型深入,单车智能逐渐占据上风,而V2X模式的发展则变得相对滞后。
对于车路云一体化为何会发展滞后,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克强看来,主要因为产业对此存在三点误解,分别是:系统运行是否可靠?部署成本是否过高?是否有面向用户的商业模式?
李克强院士在CICV2024上分析,首先,车路云一体化兼容了单车智能,可克服行业基础设施瓶颈并保障行驶安全;其次,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总体成本可控,甚至更低;再次,超视距协同感知+全局数字映射的方案让感知更全面,克服感知盲区等瓶颈,同时跨域数据打通,克服了车端数据和算力不足的局限,并形成智能数据底座。
因此,在他看来,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完全不矛盾,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而车路云一体化是单车智能的升级。
“一方面,单车智能难以解决分割数据打通的问题,且单车智能感知能力受到约束,利用车路云一体化,可避免单车智能的立体特征造成交通事故和拥堵。”他认为。
他同时表示,另一方面,智能车发展最终要拼算力,而车载算力从成本、使用条件上都受限制。“可以把车载计算任务卸载,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从自主车辆和路侧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模式,能够覆盖更加广泛、交通场景更加复杂、数据种类更加完备。”
实际上,特斯拉此前的车云协调的影子模式,即为车路云一体化的一种初级形态,其“单车智能+影子模式”是基于驾驶员数据优化算法,只能无限接近优秀驾驶员水平,限制了水平上限。
而车路云一体化下的影子模式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特别是通过引入路侧感知与计算,增广了车路云协同模式,具备超越人类驾驶员潜力,上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