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四国光伏关税豁免期将到
东南亚“反规避”两年豁免即将到期。5月16日,美国白宫刊登声明,以所谓的不合理贸易为由,对进口光伏电池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
多家头部组件厂商人士在回复财联社记者时提到,正密切关注相关事件进展,但具体影响尚不能确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两年豁免将到期,可能会开始执行,但这两年东南亚已经配套了硅片。接下来(美方)可能会直接对东南亚光伏提起“双反”调查。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贸易壁垒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此后十余年间,美国继续出台201关税、301关税等贸易政策,以此打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作为应对,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开启东南亚产能建设,以此规避“双反”调查。
最近一次反规避关税的调查缘于2022年,美国当地企业希望美国商务部对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四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反规避关税的调查。根据最终裁定,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电池板免征24个月关税,该项政策即将于今年6月到期。
5月16日消息,控制具体措施包括:不再将太阳能双面组件排除在关税之外,自6月6日之后恢复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并且要求进口6个月内安装完成,以打击产品囤积,并采取补贴等措施支持在美国国内进行光伏电池硅片和电池制造的技术开发等。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4年7月18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4年10月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前在高税率冲击下,国内组件厂纷纷出海东南亚,经过数年建设,目前中企在东南亚已陆续实现了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布局。
特别是在硅片环节,据头部组件厂公开资料显示,晶科能源(688223.SH)有越南年产6.5GW+3.5GW拉晶和切片项目;隆基绿能(606012.SH)马来西亚6.6GW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晶澳科技(002459.SZ)已在越南形成2.5GW拉晶及切片产能;天合光能(688599.SH)在泰国和越南建设有光伏产品生产制造基地,拥有6.5GW的拉晶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
此外,信义光能(00968.HK)、明冠新材(688560.SH)、回天新材(300041.SZ)等玻璃、背板等辅材企业在东南亚当地也均有产能。据业内人士介绍,判断“规避”主要条件包括使用中国生产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以及光伏组件包含了至少三种中国制造辅材。因此,在东南亚当地生产的硅片或者辅材产品,或将不被认定存在“反规避”行为。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担心,新一轮重启调查后是否会调整相关认定规则,仍有待观察。
吕锦标提到,美国和韩国公司在东南亚也不少产能,将东南亚产能堵死后,美国国内光伏产品供应还是问题。
